“活”化的羌文化

2023-04-17 17:19 来源:网络    阅读量:12616   

在汉江源头、嘉陵江河谷,有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历经千年历史更迭和楚、蜀、陇、秦文化的交融互渗,留下了羌族刺绣、民居、饮食、民歌等丰富多样、独树一帜的羌文化印记。

为了抢救、保护羌族文化遗产和存续生态,宁强、略阳两县被纳入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该区域的主体保护面积约6113平方公里,涉及39个镇407个村。

作为体现民族文化融合演变发展的重要样本,如何让羌文化“活”在人民群众的饮食起居间,“活”在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近年来,汉中坚持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的羌文化系统性保护,“活”化羌文化,赋能当代生活、带动产业发展,在推进非遗传承和羌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取得成效。

传承 羌文化“活”在人民生活里

“我们家从清代以来就一直做罐罐茶,我的手艺就是从我奶奶那里学来的。现在,每天中午12点半歇业前,基本能卖出500碗到800碗罐罐茶。”略阳县象山湾社区的“羌英罐罐茶”店里,身为略阳罐罐茶市级传承人的老板娘张慧芳满是自豪地介绍着。

四五元钱一碗的罐罐茶配上两元钱一个的核桃饼,这样的传统早餐深受当地人喜爱。就算店铺在居民楼的底层,门口停车不算方便,但来张慧芳店里吃饭的新老食客不断。

2013年,略阳罐罐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遗名录。借助这一契机,略阳县持续推进建设、挂牌“略阳罐罐茶传统手工技艺传习所”,连续举办罐罐茶制作技能大赛,让这种体现着民族融合的特殊饮食文化以打动味蕾的方式广为传承。

不独是罐罐茶,菜豆腐节节、麻辣鸡、核桃馍等非遗产品和乌鸡、天麻等地标性产品,通过“非遗购物节”“春节年货汇”“文旅消费季”活动和电商平台,让羌族特色饮食文化和产品走出秦岭、走向全国。

2022年,坐落在宁强县城的羌族文化产业博览园正式开园。这座中国西部唯一的一个羌族主题博览园,集羌文化展示、民俗体验、文化研学、休闲度假养生于一体。

略阳县建设的羌族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展示中心、八渡河氐羌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带,举办的“品羌俗吃庖汤”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慕名前来。宁强青木川、汉水源景区推出的旅游演艺《梦回青木川》《汉水羌音》等实景演出让观众得以身临其境地感受羌文化,羌族文化旅游节、原生态山歌会等民俗、非遗活动,赋予景区文化内涵,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发展 非遗资源“融”入城乡建设

“陕南是一片神奇、美丽、丰厚的热土,以包容开放的胸怀接纳了羌人分支。汉中以嘉陵江河谷、汉江源头为主的区域,曾是羌人南迁的必经之地和繁衍生息之地。”在汉中市文化馆馆长、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张汉红看来,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让羌文化得到了有效修复,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活力。

2021年以来,宁强县持续推进羌文化特色县城建设专项规划,聚焦“生态、旅居、康养”,精心梳理羌文化意象标识、特色形象、典型色调,从景观小品、绿化节点、装饰雕饰、公共设施入手,将羌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发展夜间经济,打造羌文化九景,推出羌文化旅游线路,积极构筑羌文化产业生态圈,城乡羌文化氛围和烟火气息日渐浓厚。

如今,在汉中市中心城区和宁强、略阳两县县城,都建有羌文化展厅或展馆,以非遗及羌文化保护为主题的宣传栏、LED屏多处可见。“汉中瑰宝,文化灿烂,羌族文化丰富多彩,我为我的故乡感到自豪。”汉中市文化馆羌族文化主题展厅的留言簿上,这样的留言比比皆是。

今年3月,汉中市政府再一次召开了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会议,明确要持续聚焦“遗产丰富、特色鲜明、民众受益、氛围浓厚”目标,践行“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进一步加大政策、机构、经费支持力度,以推进羌文化系统性保护为抓手,深入推进羌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进商圈”。

“作为汉中‘绿色循环·汉风古韵’战略定位的重要载体,羌文化生态保护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助推高质量发展、赋能群众幸福生活上一定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古羌新韵’将绽放出更加迷人的时代光彩。”对于羌文化的未来发展,汉中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徐红菊充满信心。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热门推荐